四川瓷器鉴定免费专家

浏览次数:156
  • 产品规格:1
  • 发货地:四川省成都
关键词
四川瓷器鉴定免费专家
详细说明
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帝、宣统阶段瓷器鉴定方法
1、咸丰到宣统这几朝陶瓷的胎骨,大部分相差不多,在胎土层面远不如嘉、道阶段。这时胎土愈来愈显得粗松,胎骨也相对应增厚了。
2、由咸丰时开始,釉层慢慢变粗,釉层与胎骨融合不是很紧凑,因此产生的“波浪釉”和“桔皮釉”状况比嘉、道阶段更为严重。
3、在陶瓷的釉层上,乃至常常还产生有小气泡及脱釉状况。白釉比不上嘉、道时雪白,而慢慢变成了白中微闪灰色调。
4、窑变红釉,这时又有比较大的转变。釉层上兰紫色彩斑,越变越小,而鲜红色的总面积愈来愈多,有的乃至大部分变成全红色的,几乎看不见兰紫色斑了。到光绪帝、宣统时,还产生了另一种由红与黑这两种色调组合而成的窑变红釉。窑变红釉的发展历程是:雍正帝是篮色超过红色的:乾隆皇帝时是篮色低于红色的;嘉、道是红色的超过篮色;咸丰之后是大部分变成全红色的;到光绪帝、宣统时是红与黑这两种色调组合而成的。
5、青花的颜色仅有1一2个层级,在同治后期环产生了一类兰紫色的青花瓷。同治之后堆粉青花瓷较为少了,这时青花瓷下边的堆粉特薄,色调淡浅。
6、由咸丰到宣统这段时期,粉彩发生了明显转变。粉彩的料质由细致变成粗燥,粉彩的色调由浓艳变成淡浅。①咸丰、同治时,粉彩的含量比较多,彩粉较为深厚,并且在细致粉彩器皿上,通常还描述金彩,因此这时粉彩体现得十分鲜丽:②光绪帝、宣统时,粉彩含粉量少,粉未十分淡浅。
7、软彩,是同治末期产生的。到光绪帝、宣统时较为风靡。软彩器皿,仅有民窑有,宫窑软彩并未看到。
8、水彩画,是光绪帝后期产生的,此类颜色没有粉质,具有着彩料薄,色调淡之特点。它是光绪帝后期,宣统陶瓷上所采用的一类颜色。
9、纹样以画画为主导,但画画逐步轻率,欠缺技巧,体现得极不形像,也并不唯美。绘画人物,较为死板无生气。画画花鸟图,野兽没有生机开朗之感。
10、官窑文饰绝大部分是工笔画和规则的图案;民窑大部分是写意国画。同治末期和光绪帝阶段风靡软彩写意国画,画稿则源于明、清几代的沈石田、唐六如、新罗山人、八大山人等画家,但画的很不象。

m.hengdeli1688.b2b168.com
top